丰田rav水箱加水 丰田vvt—i的水箱在是哪个位置? 丰田水箱位置
只要一有日本和韩国新车上市,就可能在新车发布会上及广告中吹嘘一通可变进气体系,更有一些厂家把可变进气体系的英文缩写印在车屁股或侧身上,向人标榜我怎样怎样先进。有些媒体还会随声附和给出一堆似是而非的解释说明,接着你就觉得只要有带v字的什么可变进气体系,车子就会猛得飞上天。
实际上,可变进气体系的最大影响并不是提升动力、降低能耗,而是提升技术形象、降低库存。
闲话少叙,今天我们只简单谈谈vvt—i和i—vtec,这两个在中国最红最火的可变进气技术。
vvt—i,吸引买主的法宝
丰田引以为荣的vvt—i技术已经应用了10年,这10年中并没有什么大的技术提升和改变。vvt-i即英文variablevalve timing with intelligence的英文缩写,其中文翻译是“智能.可变配气正时体系”。该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可根据发动机的情形控制进气凸轮轴,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对配气时机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配气正时,从而在所有速度范围内进步扭矩,并能改善燃油经济性,有效进步汽车的功率与性能,减少油耗和废气排放。
发动机都有“发动机控制模块”(ecu),统管点火、燃油喷射、排放控制、故障检测等。丰田vvt—i发动机的ecu在各种行驶工况下自动搜寻一个对应发动机转速、进气量、节气门位置和冷却水温度的最佳气门正时,并控制凸轮轴正时液压控制阀,通过各个传感器的信号来感知实际气门正时,接着再执行反馈控制,补偿体系误差,达到最佳气门正时的位置。
vvt—i偏重的是低转速时的特性,但实际上丰田的vvt—i在低于2000rpm时扭力并不丰厚,低转速高挡行车更有扭力不足的感觉。这是由于vvt—i的运作并不能覆盖低转速的范围,只能靠挡位的配合。而丰田的排挡太注重行驶的平顺,也就导致了整合车的行驶并没有任何激情可言。但起步加速阶段的冲力不错,这也是特意调校用来满足城市驾驶的特点。
i—vtec,冲击市场的利器
vtec是本田开发的先进发动机技术,也是全球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刻及升程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体系。vtec即英文variable valvetiming and valve lift electronic controlsystem的英文缩写,其中文意思是“可变气门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体系”。与普通发动机相比,vtec发动机所不同的是凸轮与摇臂的数目及控制技巧,它有中低速和高速两组不同的气门驱动凸轮,并可通过电子控制体系的调节进行自动转换。通过vtec体系装置,发动机可以根据行驶工况自动改变气门的开启时刻和提升程度,即改变进气量和排气量,从而达到增大功率、降低油耗及减少污染的目的。
vtec的设计类似于采用了两根不同的凸轮轴,一根用于低转速,一根用于高转速,但vtec发动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将这样两种不同的凸轮轴设计在了一根凸轮轴上。
本田发动机进气凸轮轴中,除了原有控制两个气门的一对凸轮(主凸轮和次凸轮)和一对摇臂(主摇臂和次摇臂)外,还增加了一个较高的中间凸轮和相应的摇臂(中间摇臂),三根摇臂内部装有由液压控制移动的小活塞。
发动机低速时,小活塞在原位置上,三根摇臂分离,主凸轮和次凸轮分别推动主摇臂和次摇臂,控制两个进气门的开闭,气门升量较少,情形好像普通的发动机。虽然中间凸轮也推动中间摇臂,但由于摇臂之间已分离,其它两根摇臂不受它的控制,因此不会影响气门的开闭情形。
发动机达到某一个设定的高转速时,电脑即会指令电磁阀启动液压体系,推动摇臂内的小活塞,使三根摇臂锁成一体,一起由中间凸轮驱动,由于中间凸轮比其它凸轮都高,升程大,因此进气门开启时刻延长,升程也增大了。
当发动机转速降低到某一个设定的低转速时,摇臂内的液压也随之降低,活塞在回位弹簧影响下退回原位,三根摇臂分开。
整个vtec体系由ecu控制,接收发动机传感器(包括转速、进气压力、车速、水温等)的参数并进行处理,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使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工况下由不同的凸轮控制,获得所需的动力。
由于vtec技术的成功和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其认可,本田继而推出了比vtec更先进的i—vtec体系。i—vtec体系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可变正时控制体系”,通过ecu控制程序调节进气门的开启关闭,使气门的重叠时刻更加精确,达到最佳的进、排气时机,并且进一步进步了发动机的功率。
ciivc装备的1.8升i—vtec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103kw/6300rpm,最高扭矩输出为174nm/4300rpm,这是本田应用第三代vtec技术的首款发动机。其最大特点在于根据实际使用状况,电脑自动调节凸轮轴升程,当发动机在较大负荷下需要更高动力输出时,可在2000rpm即改变凸轮轴升程,获得更充足的动力,而匀速驾驶时发动机会在4000rpm时进步凸轮轴升程,为的是获得良好的燃油经济性与动力表现的平衡。同时,通过ecu对节气门闭合时刻和角度的控制,有效减少了发动机在驾驶中收油时的泵气损失,因此使油耗也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