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现率”,英文是 Price-to-Cash Flow Ratio,简称 P/CF。它一个用来评估股票估值水平的财务指标。
它的核心含义是:
衡量投资者为公司每单位经营现金流所支付的价格。
具体解释如下:
1. 定义:
市: 指公司的市值或当前股价。
现: 指公司的经营现金流。
市现率 = 市值 / 经营现金流 或 股价 / 每股经营现金流。
2. 计算公式:
公式一(基于公司整体):
`市现率 (P/CF) = 总市值 / 经营现金流`
总市值 = 当前股价 × 流通股总数
经营现金流 = 公司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务年度)通过其主要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入额(取自现金流量表)。这是公司“造血”能力的核心体现。
公式二(基于每股):
`市现率 (P/CF) = 当前股价 / 每股经营现金流`
每股经营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 / 流通股总数
3. 领会其意义:
这个比率告诉你,投资者愿意为每1元(或单位货币)的公司经营现金流支付几许钱。
较低的市现率通常被认为更好(估值可能更便宜):它意味着投资者只需支付相对较少的钱就能获得公司产生的现金流。这可能表明股票被低估了,或者公司的现金流生成能力非常强。
较高的市现率通常意味着估值较高或现金流相对较弱:投资者为公司每元现金流支付了更高的价格。这可能是由于市场预期公司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或者当前的现金流暂时较低但有改善预期。
相对比较: 和市盈率类似,市现率最有价格的地方是与:
公司自身历史的市现率进行比较(看估值动向)。
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市现率进行比较(看相对估值)。
整个市场的平均市现率进行比较。
4. 为什么使用市现率(与市盈率的区别)?
关注现金流: 相对于净利润(市盈率的基础),经营现金流更难以被会计手段操纵。净利润可以受到折旧摊销技巧、非经常性损益、资产减记等影响,而现金流则更能诚实反映公司实际的现金获取能力。
包含非现金支出: 经营现金流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了非现金支出(如折旧、摊销)。这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如制造业、公用事业)特别重要,由于这些公司有大量的折旧费用,导致净利润偏低,但实际的现金状况可能还不错。市现率能更好地反映这类公司的价格。
衡量财务健壮和偿债能力: 强大的经营现金流是公司偿还债务、支付股息、进行再投资和抵御风险的基础。市现率直接与这个关键能力挂钩。
5. 注意事项:
单一指标: 和所有财务比率一样,不应孤立地使用市现率来做投资决策。需要结合市盈率、市销率、市净率、企业价格倍数、公司的增长前景、盈利能力、行业状况、管理质量等多方面影响综合分析。
现金流的波动性: 经营现金流也可能会有波动,尤其是在业务转型或有大型项目支出的时期。使用过去12个月或未来12个月预测的平均值可能更合理。
未考虑资本支出: 经营现金流没有扣除维持或扩张业务所需的资本支出。自在现金流是经营现金流减去资本支出后的净值,也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评估公司价格时,有时会更关注股价与自在现金流比率。
行业差异: 不同行业的典型市现率范围差异很大(例如,高成长科技公司可能普遍比稳定的公用事业公司有更高的市现率)。比较必须在同行业内进行才有意义。
拓展资料:
市现率(P/CF)是衡量股票相对于其经营现金流产生能力的估值指标。它告诉投资者为获得公司每单位经营现金流所支付的价格。较低的市现率通常被视为更具吸引力(可能被低估或现金流强劲),而较高的市现率则意味着估值较高或现金流相对较弱。它被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缘故是现金流比净利润更难被操控,尤其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更具参考价格。但切记,它只是众多评估工具中的一个,需要结合其他影响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