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综合操作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环节,需结合地区政策和体系要求规范填写。下面内容是具体操作指南,涵盖内容分类、填报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填报内容与分类
-
基础信息记录
- 活动名称:明确具体,如“社区志愿服务”“科技实验探究”等。
- 时刻地点:需精确到起止日期(如2025年3月10日—3月15日)、操作地点(如社区、学校实验室等)。
- 参与形式:注明个人或团队活动,团队活动需说明分工(如组长、数据采集员等)。
-
活动内容与成果
- 经过描述:分阶段记录活动流程(如准备、实施、拓展资料),附图片或视频作为佐证(如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现场)。
- 成果展示:
- 社会操作/社区服务:可提交拓展资料报告、获奖证书或社区评价。
- 研究性进修:需上传开题报告、实验数据、结题论文或创新作品说明。
- 收获与反思:重点描述能力提升(如团队协作、难题解决)、价格观转变(如社会责任感增强)。
-
独特类别说明
- 校本课程:如上海新增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需结合学校特色填写。
- 劳动操作:山东等地需记录家务劳动、农耕体验等,强调劳动技能与习性养成。
二、填报流程与操作步骤
-
体系登录与模块选择
- 登录方式:使用学籍号/身份证号+初始密码(如上海初始密码为
Shedu@身份证后六位
)。 - 模块入口:
- 上海:进入“创新灵魂与操作能力”板块,选择“探究进修报告”或“科技活动”。
- 山东:在“劳动与社会操作”模块上传活动记录,分“学业进步”“身心健壮”等子项。
- 登录方式:使用学籍号/身份证号+初始密码(如上海初始密码为
-
材料上传与格式规范
- 文字要求:
- 典型事例:300字内,按“活动内容→经过→收获”三段式撰写,避免泛泛而谈。
- 探究报告:700-750字,需包含选题背景、技巧、数据分析与重点拎出来说。
- 图片/附件:
- 每项活动最多上传9张照片,需清晰展示操作场景(如集体合照、实验操作特写)。
- 研究性进修成果可附加PDF文档(如论文、设计图)。
- 文字要求:
-
评价与审核
- 自我评价:突出个人成长(如“通过垃圾分类宣传,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
- 他人评价:教师、家长或社区负责人需填写评语(如“积极参与,具备领导力”)。
- 遴选与提交:完成填写后需点击“遴选为评价材料”,按体系提示提交至指定模块。
三、注意事项与避坑指南
-
诚实性核查
- 禁止编造活动或盗用图片,体系会比对时刻、地点与内容逻辑性。
- 上海等地要求活动需由学校或社区盖章认证,如无证明可能影响成绩认定。
-
时刻节点把控
-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前需完成“自我介绍”,八年级第二学期填报探究报告。
- 湖南:三年内需上传至少5份社会操作记录,逾期无法补传。
-
内容优化技巧
- 优先选择高含金量活动(如市级科创比赛、公益项目),提升综评竞争力。
- 使用数据量化成果(如“服务时长20小时”“调研覆盖100户家庭”)。
四、地区政策差异
- 上海:新增“综合操作活动”科目,探究报告需与科创赛事结合(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山东:劳动操作强调“五育融合”,需分学期记录家务、校园劳动等。
- 湖南长沙:社会操作需上传研学、职业体验记录,并关联“理科实验成绩”模块。
填报综合操作需结合本地政策,注重活动诚实性、内容详实性和格式规范性。建议提前规划高价格活动(如研究性进修、志愿服务),保留经过性材料(如照片、证书),并定期登录体系检查填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