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是一首描绘中秋月圆美景与深情离愁的佳作。这首词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开篇,生动展现了中秋夜晚月光如水的景象。词中的“溢清寒”和“转玉盘”寓意着月光的清冷与银月的皎洁,形成了一幅迷人的月夜画面。
中秋月圆之夜,兄弟团聚的喜悦溢于言表。词人感叹这样的美好时刻非常难得,但同时也深知明月易逝,人生聚散无常,因此流露出对明年中秋的担忧和感慨。词中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不仅表达了时光的无常,还寓含着词人漂泊不定的身世之感,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丰富而意味深长。
整首词通过月色、团圆与别离的交织展现了作者高远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小编认为‘阳关曲》的调配上,苏轼巧妙地运用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平仄,展示了词人精湛的诗词才华。整首词语言优美,形象集中,堪称中秋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其中,“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句诗的意思是,夜晚的云雾完全散去,显现出寒冷的夜空,银河静静地流淌,明月如玉盘般静静转动。此句诗出自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全诗记述了作者与其弟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拓展一下,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苏轼的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他的诗词题材广泛,风格独特,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苏轼也是“宋四家”其中一个。他的文人画尤为出色,擅长墨竹、怪石、枯木等绘画题材。